
道外靖宇公園內楊靖宇將軍雕像。本報記者 蔣國紅攝

道里松花江畔。本報記者 張澍攝
□本報記者 李愛民
15日,由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秋來冰城 邂逅山河”——哈爾濱秋季旅游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迎來第二場。哈爾濱不僅有“五花山色”繪就的如油畫般的長卷美景,更有紅色故事點燃的精神火炬。人們可以在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街巷中漫步,在紅色展館的史料前駐足凝思,在革命遺址的磚石上觸摸歷史的痕跡,共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
道里 六條精品路線 盡賞傳承與秋日風情
道里區匠心推出歐陸風情、沿江休閑、紅色記憶、金秋采風、自駕露營、歷史文博六條精品旅游路線。
“天馬廣告社”“中蘇友好協會舊址”“劉少奇革命活動遺址”“馬迭爾賓館”等紅色遺址,是銘記不朽的豐碑;陳潭秋、劉少奇、李兆麟、趙尚志等革命志士,留下珍貴歷史痕跡。尚志大街、兆麟街以英雄命名,兆麟公園融風光與革命往事,尚志小學、兆麟小學以英雄鑄魂。中央大街18處紅色遺跡成為“行走的紅色課堂”。
作為城市名片,中央大街文旅場景提檔升級。東和昶1917寬街文化復合體喚醒百年文脈;肖克劇場國慶開放,打造全年齡段木偶文化體驗地;檸檬冰激凌主題院落,為城市添注甜蜜活力;陽臺音樂會、音樂角聯動“舞臺的夏天”令街區縈繞靈動樂感。
道外 銘記英雄豐碑 煙火氣息里的英雄傳承
道外區將紅色景點串聯成線。
1948年,楊靖宇戰斗和工作過的道外區正陽大街正式更名為靖宇街。靖宇公園內,楊靖宇將軍雕像昂首挺立。2017年,道外區大同小學靖宇校區被批準命名為楊靖宇紅軍小學,東北烈士紀念館分館——楊靖宇烈士紀念館在此落成并開館。
1948年,在道外區長青公園,落成哈爾濱解放后最早修建的東北抗日暨愛國自衛戰爭烈士紀念塔。2019年,道外區對紀念塔周邊進行擴建,結合紀念塔革命先烈雕像、全軍十大英模雕像及12座浮雕,將長青公園建成一座特色鮮明的紅色主題紀念公園。
道外的街巷與紅色舊址藏著鮮為人知的革命故事。走在靖宇街的青石路面上,暖陽斜斜地照在景陽街一側的青磚小樓上,這里曾是李兆麟將軍與馮仲云首次秘密會面的天泰棧,也見證了我黨地下工作者佟琦成功活捉國民黨軍長的豐功偉績;對面的東永德旅館曾是楊靖宇與抗日志士張甲洲商議建立東北抗日武裝的地方。
南崗 紅色追尋之旅 秋韻中的精神洗禮
在南崗區,革命精神在金色季節中煥發新的時代光芒。
漫步一曼街,東北烈士紀念館里,趙尚志的手槍、金劍嘯主編的《大北新報畫刊》,見證崢嶸歲月;步入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泛黃的手稿、樸素的用具,無聲訴說著老一輩革命家的赤子情懷……南崗區將十余處核心紅色遺址串珠成鏈,打造出主題鮮明的紅色參觀路線。
來南崗,品一盞時光醞釀的城市韻味。修舊如舊的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黃房子”飄散著俄式西餐、格魯吉亞風味、俄式手工面包的香氣;手風琴造型的國際飯店中,復古裝飾與璀璨光影交織出往昔風華。
尚志 紅色線路串聯 沉浸式感受崢嶸歲月
尚志以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之名命名,是“國家一類革命老區”,此次精心打造的秋季紅色旅游線路,串聯八大核心紅色景點。
線路首站為尚志公園,園內廉政文化園傳遞清風正氣;相鄰的趙尚志紀念園里,英雄雕像昂首矗立。中國書法文化博物館內的趙尚志趙一曼烈士紀念館里,泛黃文獻、珍貴實物與場景復原,帶大家穿越回烽火年代。繼續前行,便來到元寶土改文化第一村,走進暴風驟雨紀念館與元寶紅色教育館,老照片、老物件靜靜訴說往事。
一曼紅色歷史館與趙一曼紀念園是緬懷先烈的重要站點。館內趙一曼寫給兒子的遺書格外醒目,字字泣血,打開人們對英雄的敬仰與追思。
線路最后一站是三股流抗日斗爭史志館。銹跡斑斑的抗聯武器、滿是滄桑的生活用具、字跡工整的支援史料,分別見證了戰士英勇沖鋒、將士艱苦歲月與軍民魚水深情。
賓縣 鐫刻抗聯記憶 紅色洗禮與金秋美景相融
走進賓縣,領略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
中共北滿分局舊址及史跡陳列館,靜靜陳列著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起草政令、領導斗爭的珍貴史料,6大展區完整再現了北滿根據地的激情歲月。王以哲將軍紀念館里,斑駁的老照片、珍貴的文物,見證了這位賓縣籍將領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血灑民族解放事業的鐵血丹心。賓縣革命烈士陵園,80位英烈長眠于此,莊嚴的紀念碑如同英雄的脊梁,承載著后人無盡的哀思與敬仰。
走進賓縣,邂逅金紅交織的秋季畫卷。圍繞二龍山、香爐山、英杰溫泉3個4A級旅游景區,以及長壽國家森林公園3A級景區,規劃了休閑度假、森林生態、養生康體、登高賞秋、鄉村體驗5條精品旅游線路。
木蘭 踏尋紅色印記 多元解鎖紅色魅力
來到木蘭,體悟烽火歲月,觸摸英雄足跡,汲取抗聯精神的力量。
木蘭雞冠山東北抗聯密營遺址,是全國大型革命遺址、是東北抗聯第三軍游擊根據地,是木蘭土地上最深刻的紅色坐標。走進這座“沒有屋頂的博物館”,現場感受東北抗聯“鐵嶺絕巖、樹木叢生”的艱苦歷史,聆聽趙尚志、許亨植、王子陽等英雄的戰斗事跡;在歷經風雨的儲藏窖、交通壕、環形工事等數百個密營遺址中,感受跨越八十余載閃耀的軍事智慧。馬旭文博藝術中心,是“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的動人見證,是灌溉一世鄉愁、守得心靈高貴的真實寫照。
走進稻田畫現場,在“抗聯根據地、紅色木蘭城”的金色稻浪中打卡留念;登臨秋季的雞冠山,行走于險峻的懸崖棧道,沉浸于層林盡染的五花山色,探訪奇妙的地質景觀,來一場自然與心靈的深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