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白銘波 記者劉莉)為深入貫徹落實司法為民理念,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呼蘭區司法局充分依托街、鄉(鎮)、社區網格,積極開展安置幫教、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法治宣傳等工作,同時,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化身網格員,將司法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的每一個角落,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法律問題。
網格工作人員日常走訪中發現,刑滿釋放人員張某存在就業困難,將情況反饋至轄區司法所,司法所第一時間聯系張某了解其就業需求,推薦其參加了烘焙技能培訓,結業后在當地一家面包店找到了工作。今年以來,呼蘭區司法局聚焦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難題,以網格為基、以融合為要,創新構建“司法主導、網格主責、多方聯動”的安置幫教新模式,實現安置幫教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靠前”、從“單一幫扶”向“多元共治”的轉變。
依托網格,該局構建了“網格排查、分級調解、多元聯動”的人民調解工作模式。網格員定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及時發現并上報婚姻家庭、鄰里關系、土地糾紛等各類矛盾隱患。對于一般性矛盾糾紛,由網格內的人民調解員當場進行調解;對于較為復雜的糾紛,則啟動鄉鎮(街道)調委會、司法所、派出所等多部門參與的聯合調解機制,促使矛盾雙方達成和解。
為了讓困難群眾能夠及時獲得法律援助,該局在鄉鎮社區網格內設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聯絡點,形成覆蓋城鄉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農民工李某在工地受傷,老板拒絕支付醫療費和賠償款。李某通過網格法律援助聯絡點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律師迅速介入,幫助李某與老板進行協商談判,并在協商無果后提起訴訟。最終,李某獲得應有的賠償,維護了自身合法權益。
創新法治宣傳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宣傳活動。通過網格微信群、公眾號等線上平臺,定期推送法律法規解讀、典型案例分析等內容,實現“指尖普法”;組織司法所工作人員、律師、“法律明白人”等深入社區、鄉村、學校、企業,開展線下法治講座、法律咨詢等活動,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