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科技創新創業大廈。本報記者 蘇強攝
□本報記者 薛婧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創新鏈和服務鏈、創新鏈和資金鏈對接,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016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市考察了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單位,殷殷囑托重如千鈞。
9年光陰荏苒,哈爾濱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以創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為主線,奮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今,這座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鎮,創新動能澎湃,科技碩果盈枝,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3000家,年均轉化科技成果超千項,新質生產力的種子破土萌發,茁壯成長。
鑄盾數字疆域 創新引擎守護網絡空間安全
在安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天科技)的展廳里,一張珍貴的合影定格了2016年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年輕的科研團隊簇擁著習近平總書記,臉上洋溢著干事創業的激情與獲得肯定的自豪。這一瞬間,不僅屬于一家企業,更象征著國家對網絡安全這一數字時代“生命線”的深切關注與殷切期望。
“總書記的鼓勵和囑托,是我們持續創新跨越發展的最強‘動力源’?!卑蔡炜萍键h委書記、董事長肖新光感慨道。9年來,這份囑托已內化為企業的精神內核和行動自覺。安天科技自覺擔當起國家級網絡安全威脅分析和大規模安全事件應急響應的重任,在多次重大網絡空間保衛戰中實現精準預警、深度響應,已然成為國家網絡空間安全防御體系的中流砥柱。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嵌入安天核心安全引擎的網絡設備和安全終端數量,從2016年的6萬臺激增至如今的130萬臺;受保護的智能終端從2億部飛躍到40億部,在線守護節點超過10億,構建起全球規模最大的安全賦能網絡。
這背后是創新驅動的硬核實力:9年間,集團專利申請量從400項攀升至1926項,授權專利從66項增長到1052項,不僅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重量級獎項,更在國家頂級網絡安全對抗賽中蟬聯桂冠。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安天科技進一步明確了戰略方向:聚焦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以反病毒這一共性核心技術深度賦能產業鏈,開辟中國特色網絡安全價值賽道,打造協同共生的產業小集群。
從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到構筑國家網絡安全屏障,這里的創新實踐,正是哈爾濱將創新鏈深度融入國家安全產業鏈、價值鏈的生動縮影。
點“墨”成金 攀登新材料產業化新高峰
走進哈爾濱萬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萬鑫石墨谷),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創新景象:研發人員潛心攻關,生產線有序運轉,下料、研磨、分散、灌裝……石墨烯復合導電漿料在自動化流程中誕生。這幅繁忙畫卷,正是哈爾濱立足資源優勢,向新材料產業高峰進發的真實寫照。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科技創新創業大廈察看我們的石墨烯產品展示,對企業開拓創新給予肯定和鼓勵。這給了我們巨大的信心和明確的方向?!比f鑫石墨谷總經理劉智良介紹。牢記囑托,企業迅速在哈爾濱新區布局石墨(烯)新材料產業園,累計投資超6億元,建成了萬噸級漿料生產線、國家強基工程石墨烯微片項目、碳納米管生產、研發檢測中心及高端裝備制造等五大項目,成功推動黑龍江躋身石墨烯產業化市場化先進行列,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新材料”的價值飛躍。
創新是點“墨”成金的關鍵。萬鑫石墨谷的研發團隊從未停止攀登的腳步。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前沿,他們成功開發出“四大系列、十五類別”產品體系,從單一材料供應商轉型為多領域技術解決方案提供者。企業的銷售額從2015年不足500萬元到2024年2.7億元,實現了指數級增長,并計劃在2025年再實現30%的增長,展現了新質生產力的強大驅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激勵我們敢于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萬鑫石墨谷研發經理崔盛海深感責任重大。正是在這種精神指引下,研發團隊默默耕耘,攻克了多項技術瓶頸,參與制定了4項石墨烯國家標準,已獲授權專利27項,企業相繼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技術中心等榮譽。這標志著哈爾濱在石墨新材料領域不僅實現了技術突破,更贏得了行業話語權。
從基礎研究到技術開發,再到產業化和集群發展的創新之路,清晰展現了哈爾濱強化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的堅定步伐。
矢志創新 在科技前沿領域聚力突破
哈爾濱的科創動能,不僅體現在領軍企業的突飛猛進上,更源于其強大的原始創新策源能力。這座城市正將科技創新的旗幟插上前沿領域的制高點。
2025年1月,“工大衛星”研制的8顆微厘空間低軌衛星隨箭升空,冰城智慧閃耀蒼穹。而這只是哈爾濱航天實力的一個縮影。2024年2月,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攜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建設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這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通過驗收。這個被譽為“地面空間站”的大國重器,能模擬九大類空間環境因素,是我國航天領域里程碑式的突破,已為生物育種、商業衛星等領域提供超千次試驗檢測服務,彰顯了哈爾濱服務國家戰略的硬核擔當。
據哈爾濱市科技局副局長杜剛介紹,9年來,哈爾濱始終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積極對接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新企業向深空、深海、人工智能、生物育種、極地裝備等前沿領域聚力突破。一批前瞻性、戰略性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落地實施,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在強化原始創新的同時,哈爾濱堅定不移地向科技成果產業化要發展。通過暢通轉化渠道,依托高校、院所、企業三大創新策源地,推動大批高質量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年均超千項。
為培育創新主體,哈爾濱構建了精準的高新技術企業三級培育體系,落實獎補政策,高企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從2020年的1182家,躍升至2024年的3041家,并于2022年實現縣域全覆蓋,創新活力在全市范圍內激蕩涌流。
杜剛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支持哈工大等高校院所面向本地產業需求開展攻關,搭建更高能級的創新平臺,力爭催生更多科創企業,集聚更多頂尖人才,落地更多優質項目,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哈爾濱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更大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