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林明 記者李飛 王志強)日前,巴彥縣人民法院依托“龍法和”云法庭平臺,創新構建“司法+醫療+仲裁+調解+律所”五維聯動機制,成功調處一起爭議較大的醫療責任糾紛。
面對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解決人案矛盾、做實提質增效的現實需求,巴彥縣人民法院堅持從“源”治“水”,把先行調解作為“抓前端、治未病”重要抓手,全力推動矛盾糾紛在成訟前高效化解,既為群眾“減時降費”,又為審判“瘦身提效”。今年以來,已成功先行調解565件,相關審判質量管理指標同比趨優,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駛入“快車道”。
巴彥縣人民法院將先行調解作為“一把手”工程,立足大審判管理工作格局,打造“全院統籌、梯次過濾”的案件分流機制,推動調解與審判無縫銜接,提升整體解紛質效。
針對物業服務合同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供用水合同糾紛等高頻易發案件,精準把握當事人訴求集中、爭議焦點共性突出的特點,探索“類案專調”與示范調解相結合的模式。對于在立案階段未調解成功的系列案件或群體性糾紛,速裁團隊協同作戰、共同研判案情,通過明確法律適用標準、統一責任劃分尺度,形成可復制的調解范式,有效破解同類糾紛重復發生、調解尺度不一、化解效果參差不齊的難題,形成“化解一案、帶動一片”的放大效應。
同時,巴彥縣人民法院還有針對性地采取簡案快調、類案專調、繁案精調等措施精分細調,按下實質解紛“快捷鍵”。先后依托綜治中心,匯聚多元解紛合力;深化法庭聯動,激活基層解紛細胞;引入專業力量,提升調解實際效能;協同共治,繪就多元解紛“同心圓”。
賦能增效,強化先行調解“硬支撐”??h人民法院聚焦先行調解質效提升,通過“數字賦能、能力鍛造、機制引領”三措并舉,推動調解工作提質增效、便民惠民。積極拓展先行調解工作路徑,通過聯動外部力量、整合治理資源,構建“多方參與、協同發力”的多元解紛新格局,為先行調解注入強勁外力支持。
該法院采取的三項舉措分別是以數字賦能打破時空壁壘、靶向培訓筑牢人才基礎、機制引領轉變工作理念。深度依托“龍法和”云法庭、“云上法庭”調解室、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將以往“群眾跑法院”的傳統模式轉變為“服務到指尖”的新型解紛形態,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調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