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昊
在城市基層治理中,一份看似普通的居民公約能迸發多大能量?甘南縣繁榮社區用生動實踐給出答案。他們用“定、亮、履、評”四步,串聯起社區治理的方方面面,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讓居民從“旁觀者”變身“主角”,為老舊小區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鮮活樣本。
在羅蘭麗都小區的臨時停車區,兩名私家車主因爭搶車位激烈爭執,情緒激動的言辭引來不少居民圍觀。社區與物業工作人員接到反饋后迅速到場,一邊安撫雙方情緒,一邊拿出居民公約,細致解讀規范停車的條款與鄰里和睦的要求。最終,在公約的“調解”下,兩人各讓一步,握手言和。
這樣的停車矛盾,曾是該小區的“老大難”。3年前,“業主多、車位少” 的現實,讓刮蹭車輛、爭搶車位的沖突反復上演。物業每次調解都耗時耗力,社區工作人員也因缺乏明確依據,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治理陷入“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僵局。
繁榮社區居委會主任助理劉友慶說:“光靠我們‘單打獨斗’、出臺臨時措施是完全不夠的。我們必須把‘話語權’交還到居民手中,讓大家一起想辦法、定規則,只有這樣定出來的規則才能真正得到大家的認可和遵守?!?/p>
今年,繁榮社區黨委啟動居民公約修訂工作,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社區干部帶頭,通過居民座談會、樓棟議事會等多種形式廣泛收集意見,從草案擬定到多輪討論修改,再到二次征求意見完善,每一條款都凝聚著居民的智慧。最終,涵蓋環境衛生、鄰里關系、公共安全等四大類30余項內容的居民公約,在居民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成為全體居民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
針對停車難題,公約專門納入“停車管理”相關內容,社區還聯合物業重新規劃車位、增設臨時停車位,從源頭減少矛盾。
“以前我們小區停車位特別緊張,停車也不規范。自從有了居民公約以后,停車規范多了,回來晚一點也能找到停車位?!绷_蘭麗都小區居民趙秀云高興地說。
公約落地后,為了讓居民主動踐行、長期遵守,社區聯合物業創新推出“物業積分兌換超市物品”激勵機制,同步開展“文明車主”“鄰里互助之星”等典型評選,形成“激勵+示范”雙驅動模式。
“我每個月都參加志愿活動,用積分換了一條毛巾,我覺得這是社區和物業對我的認可,心里特別高興,以后我會繼續這么做,讓我們小區的環境越來越好?!睂W府小區居民溫德珍說。
學府小區物業經理鄭永琴介紹,“積分兌換超市”的成立,對物業管理、居民素養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大家都主動遵守居民公約。
此外,繁榮社區還推出“帶頭人示范”模式,組織黨員、樓棟長、物業工作人員帶頭遵守公約,樓棟長定期排查亂停亂放問題。社區聯合物業組建了“鄰里調解隊”,退休老干部于有成為隊里的“骨干力量”,他告訴記者:“前幾個月,我們小區1號樓發生過由于倒水問題引發的糾紛,后來通過學習居民公約,雙方互相道歉,主動和好了。”
如今的繁榮社區,早已告別過去矛盾頻發、治理棘手的狀態,成為居民引以為傲的“幸福家園”。這份從民聲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居民公約,不僅激活了居民參與治理的熱情,更讓社區治理實現了從“干部干、群眾看”到“大家干、一起管”的轉變,成為守護社區幸福、推動治理升級的“關鍵密碼”。
甘南縣繁榮社區黨委書記田春雨說:“居民公約不是束縛大家的‘緊箍咒’,而是凝聚人心的‘連心繩’。未來,我們會繼續聽取大家的意見、采納大家的建議,把居民公約變得更加完善,更貼合咱們的生活需求。讓居民公約‘約’出鄰里守望的好風氣,‘約’出共建共享的好氛圍,讓大家幸福指數一天比一天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