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業
國有企業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中堅力量,是新質生產力實現價值的主要陣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是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關鍵。黑龍江國有企業應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改革主線,把握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戰略契機,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塑造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打造深化國企改革的新引擎。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企業是科技和產業結合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重要主體。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要以龍江高校和科研院所為骨干,打造環大學大院大所創新創業生態圈,形成開放共創的創新體系,完善創新生態,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通過科技創新鍛造龍江國企的核心競爭力。
要充分利用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哈工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載體,提升企業科技攻關能力。加強針對根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攻關,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提升原始創新和突破式創新能力,實現創新生態體系化,逐步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鏈,推動龍江國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充分發揮龍江國企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的重要作用。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實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要聚焦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將創新勢能轉化為產業動能。應充分發揮黑龍江作為國家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的優勢和區位優勢,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實施千企技改專項行動,推動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讓老國企發新枝,通過設備改造、工藝升級、科研攻關等方式,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轉變。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發揮龍江創新底蘊深厚的優勢,積極對接國家戰略需求,推動龍江國企向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新材料、生物產業、新能源等領域聚焦發力。
優化布局未來產業,把未來產業作為龍江國企“換道超車”的新引擎,完善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聚焦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等方向科學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應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樹立全局意識,引導資源高效配置到主責主業、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充分釋放龍江國資市場潛力活力,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更好地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融合。
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無論是技術革命性突破,還是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都離不開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加強科學引導和政策支持,兼顧龍江國企改革效率與質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龍江國企改革行穩致遠。要深化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實現生產要素暢通流動,激發勞動、知識、技術、資本等優質生產要素活力,充分釋放國企市場潛力,大力實施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
應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總體要求,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引進、留住、用好各類優秀人才,構筑人才競爭優勢,切實保障人才在龍江安心安業,以人才新質態推動龍江國企高質量發展。
要引進符合國家迫切需要、長遠需要和龍江“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需求的高層次人才,重點引進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夠落地轉化應用創新成果的核心人才。要打造人才隊伍新生態,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隊伍。實施龍江國企人才振興計劃,打造新時代新型勞動者,培養一流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和杰出企業管理者,把人才資源轉化為創新動力。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