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收獲現場。崔杰攝

長水河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與二井鎮農技推廣中心技術人員開展田間測產工作。劉曉巖攝

春播期間,墾地合作玉米示范田開展播種作業(資料片)。王金彬攝
□本報記者 姜斌 劉暢
共飲一泓水,同耘千疇田。
北大荒集團百余個農(牧)場與周邊區域地緣相接,帶動更多區域“種好地”,幫助更多地方“多打糧”,這是北大荒集團一直以來的愿景。
9月25日下午,農業農村部召開了全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暨“三秋”生產視頻會。會上提到,黑龍江農墾的“農墾社會化服務+地方”行動,將北大荒先進種植技術復制平移到周邊村鎮,今年墾地合作面積達到3000萬畝次,有效帶動了糧食增產。
近年來,從備春耕到如今如火如荼的秋收進行時,北大荒集團以專業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為抓手,以服務龍江地方為己任,以帶動全省糧食產能提升為目標,讓更多農民錢包鼓起來、笑臉揚起來。如今各地合作地塊豐產豐收好消息頻傳,是對北大荒墾地攜手的最好回應。
引領示范墾地融合 創新模式可復制可推廣
在黑土地振興實踐中,長水河農場黨委與北安市二井鎮黨委聯手,創新構建“墾區+地方+林場+企業”四方協同機制,有效破解墾地共建難題。
“墾地共建絕非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以黨建為紐帶催生的‘化學反應’?!遍L水河農場黨委書記、董事長呂忠華說。通過組織聯建、資源共享,墾地雙方成功將行政壁壘轉化為協同優勢。
時間回溯到2021年,長水河農場與北安市二井鎮邁出了墾地共建的第一步,正式簽署農業生產托管協議。四年來,雙方黨委班子從最初的1200畝示范田,逐步構建起“兩個場鎮共建核心區+3條示范帶+‘墾地林企’四方合作+9個高標準示范方+N個新型經營主體”的社會化服務規模化發展新格局。
春播期間,在北安市二井鎮自和村,長水河農場科技賦能黨員服務隊成員韓鵬“手把手”指導農民調試深松機。
“深松機工作部件間距要合理,加裝助松器,深松尺間距需要嚴格控制在35厘米以內,誤差不超1厘米,各行深度必須保持一致。”韓鵬說,“這是北大荒集團經過多年探索打造的行業標準?!鞭r場選派兩名農業專家駐點指導二井鎮9個示范方,有效解決當地農機作業合格率低的瓶頸問題,顯著提升了二井鎮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水平?!巴泄芎笮Ч婷黠@,以前種地憑經驗,現在靠科技。我家大豆畝產足足多了100多斤?!弊院痛搴献魃甾r民王福貴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春季,在農場、二井鎮政府、建華林場、北安市鑫聯農業有限公司四方參與的示范田提升研討會上,農場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洪濤描繪了更深入的合作藍圖:“我們將繼續夯實駐村技術力量,聯合四方組建技術幫扶小組,深入田間開展‘點對點’指導,開設‘田間課堂’。同時,定期組織鎮村干部、村民到農場實訓基地跟班學習,系統性提升農民的技術水平?!?/p>
農場展示的方案中,一張清晰的技術幫扶路線圖貫穿春耕至秋收全過程,確保按階段提供全程服務指導,推動“四方共建”模式結出更豐碩的成果。
科技成果墾地平移 農技引領出高產
從播種到管理,科技貫穿到墾地合作農業生產全過程。
“大豆地塊平均畝產量534斤,預計每畝收益可達1068元?!苯?,在北大荒農業股份友誼分公司與佳木斯市富錦市長安鎮漂筏村打造的1000畝大豆高標準種植示范區里,傳來分公司測產人員振奮的聲音,預計產量比地方地塊畝產高出90斤左右?!拔覀兝谩貕K畫像’技術,對墾地合作地塊進行立體‘CT掃描’,精確掌握土壤狀況,并制定全流程、環節服務管理方案,輻射帶動周邊鄉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狈止巨r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褚宏坤說。
今年,友誼分公司高標準大豆示范點采取“全流程服務+模擬股份制+高新技術合作模式”,利用現代化、數字化、智慧農業農機生產裝備、科技服務上的優勢,為地方農戶提供農業生產全過程專業化服務,積極探索利潤增長點。全年共開展全流程服務面積2.5萬畝,環節服務面積40萬畝,技術服務面積56萬畝。
融合是時代主題,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八五六農場積極與虎林市寶東鎮泰山村打造470畝玉米合作共建示范田,通過復制平移北大荒先進的管理模式和高標準種植技術,實現全程生產托管,玉米畝均增產100斤、畝均產量2000斤以上的目標。
玉米畝產和畝均產量雙項提升的底氣在哪里?“成果平移”是關鍵。今年,八五六農場將種子分級、二次包衣、分層施肥、“四精兩管”等技術措施應用在墾地合作工作中。
播種階段,在大馬力機車與電驅播種機的精準配合下,“12厘米+18厘米”雙層施肥技術與播種工作同步推進,這種方式,能實現增產10%~20%,產量每畝能增加120斤~150斤,每畝增加效益80元~100元。同時,在此之前的種子篩選環節,利用三級振動篩對玉米種子進行嚴格篩選,將播種用種按粒徑分為大、中、小三個等級,采用分級播種方式,使田間出苗整齊度提升30%~40%,出苗率增長 15%~20%,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播種中存在的“大小苗”問題。
夏管期間,八五六農場應用“智慧農業大數據管控平臺”,對墾地合作地塊進行了數字化管控,建立地力評價圖和土地身份信息。利用高空遙感衛星、低空無人機和地面物聯設備,對全域玉米進行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實現作物生育進程全程數據采集及長勢分析。
物聯網、大數據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讓千里沃野奏鳴“知天而作”的科技強音,為北大荒集團的墾地合作,描繪出了“豐收在手”的底氣與信心。
“農文旅”墾地聯動 “風景”變“錢景”
“慶豐與虎林,曾像隔著一層玻璃門,看得見資源,邁不開步子?!睉c豐農場第五管理區黨支部書記王海彬坦言。2023年,慶豐農場黨委創新“四鏈九聯”機制,以黨建鏈串聯服務鏈、技術鏈、營銷鏈、文旅鏈,攜手虎林市文旅局、東誠鎮等單位組建“虎慶荒緣”黨建聯合體,將8公里的地理距離轉化為“零距離”的發展合力。
秋日暖陽,烏蘇里江畔的慶豐農場鄉村振興產業觀光園里,研學旅行正迎來一年中錯峰體驗的黃金時節,師生們細致觀察現代農業物聯網的監測數據;鴕鳥養殖中心外,國外游客舉著相機與“萌寵”合影;果蔬大棚內,“銀發團”帶著孫輩體驗親子采摘的農耕樂趣。這個集“智慧農業研學、跨境文化體驗、紅色精神傳承”于一體的園區,今年已接待游客4.8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50余萬元,成為慶豐農場在農閑時節激活“美麗經濟”的生動實踐。
依托“最美國道G331”區位優勢,慶豐農場投資830萬元打造鄉村振興產業觀光園,建成鴕鳥基地、農業觀光區等20個“小微精”項目,形成“紅色研學+農事體驗+跨境文旅”的特色線路,2023年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和省級研學基地。針對東北冬季長的特點,園區開發“四季研學”課程,春季播種、夏季采摘、秋季收割、冬季冰雪,實現“淡季不淡”。
融入虎林市全域旅游規劃后,慶豐產業觀光園聯動虎頭要塞、珍寶島等景區推出“紅色研學三日游”,2024年帶動周邊餐飲、住宿增收300余萬元,把黑土地的“冷資源”變成了文旅融合的“熱經濟”。東誠鎮村民王桂芝感慨:“土地托管省力,園區打工增收,年收入多了3萬元!”
從托管增收、技術賦能,到全域推廣、文旅融合,如今,北大荒依托強大的農業技術力量與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重塑地方農業生產方式,帶動全省糧食產能穩步提升。北大荒集團將以墾地合作為紐帶,以服務龍江地方發展為己任,將社會化服務轉化成農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