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米香里說豐年。王艷攝
□王艷 本報記者 姜斌 劉暢
“今年,我這塊地水稻畝產達到了1630斤?!蓖率斋@的糧食,種植戶孫海峰臉上綻放滿足的笑容。金秋時節,位于梧桐河畔的北大荒集團梧桐河農場的30.67萬畝土地上,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正是該農場大力實施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五良”深度融合發展戰略結出的碩果。
“還田糞肥必須達標后均勻拋撒,翻地機車要同步作業,確保肥料高質量融入土層。”在梧華管理區的田間地頭,農場農業發展部總經理賈聚巖的身影穿梭其間,緊盯糞肥還田作業標準,督促工作人員嚴把技術流程關。
“糧食要增產,耕地是命脈?!辟Z聚巖一語道破關鍵,“我們始終錨定‘土壤肥沃、旱澇保收、永續利用’的良田建設目標,一手抓黑土地保護工程,一手推高標準農田建設。”
為守護黑土地肥力,農場打出一套“組合拳”:秸稈還田破解土壤板結難題,側深施肥提升肥料利用率,測土配方施肥為耕地精準“定制營養餐”,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治理農業面源污染……一系列舉措落地見效,不僅實現化肥使用量穩步下降、耕地“零污染”,更達到了保護耕地質量與降低種植成本的雙贏。數據是最好的證明,近年來,農場土壤有機質含量已提升0.6%,黑土地“越種越肥”。
耕地質量在逐步提升,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腳步也一刻不停。過去五年,梧桐河農場累計投入超1億元,重點推進土地平整、水利設施升級、農田道路硬化等項目。
種子“芯片”強,糧食產量才有底氣。作為省內重要的良種試驗與繁育基地,梧桐河農場承擔了水稻科研單位、墾豐種業等400余個品種的試驗任務,輻射帶動種子繁育面積超5萬畝,每年為種植戶增收550余萬元。
依托資源優勢,農場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構建起“高產+優質”的品種格局:水稻領域,天盈6739、龍粳31等高產品種占比70%,綏粳103、墾川102等特色優質品種占比30%;玉米主打高產、短生育期品種;大豆聚焦高蛋白品種。農場全作物優質品種覆蓋率實現100%,每一寸土地都種上“最優種”。
“我們結合農場實際,總結推廣了一批接地氣、成效好的高產高效種植模式,水稻‘234’高產種植模式就是典型代表。”農場副總經理李百春介紹,該模式集成“一翻兩旋兩平”高標準整地模式與“稀播密植+寬窄行插秧”栽培模式兩大核心技術,把水稻增產潛力挖到了極致。
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農場持續鼓勵種植戶更新農機裝備,近三年來累計更新農機具2600余臺套,目前主要作業環節機械作業率已實現100%。其中,激光及衛星平地機保有量達500余臺套,年平地作業量超20萬畝,覆蓋率83%以上;插秧機導航系統保有量680余臺套,實現高性能插秧機全覆蓋,年作業面積超22萬畝,覆蓋率90%以上。
經營管理現代化是糧食產能提升的重要保障。在創新經營模式方面,梧桐河農場探索出旱田“六統一”農機編制化管理,集中機械力量開展耕、種、管、收等旱田作業,徹底改變了過去種植戶“各自為戰”的困境。
“以前種地自己干自己的,不僅成本高,技術也跟不上?,F在有了旱田‘六統一’模式,從播種到收割都不用愁,省了不少心,產量也上來了。”種植戶郭洪波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該模式帶來的實惠。截至目前,梧桐河農場旱田“六統一”農機編制化管理面積已達4.76萬畝,占全場旱田總面積的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