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收現場。郭麗攝
□郭麗 本報記者 董新英
金秋十月,綏棱大地大豆搖鈴、稻浪涌金、金穗飄香,處處是農機轟鳴的繁忙豐收景象?!艾F在正是搶農時的關鍵期,我們一天能收200畝左右。從產量看,今年準是豐收年?!苯?,在綏棱縣靠山鄉富國村玉米田里,村干部劉金成看著正在作業的大馬力機械說。
作為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縣,綏棱縣近年來錨定“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目標,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為核心,縱深推進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五良”協同發力,讓209萬畝耕地的生產潛能得到全方位激活,在黑土地上書寫糧食穩產增產的新答卷。
“這片玉米田是全縣單產提升示范園區,靠水肥一體化技術把灌溉、施肥‘二合一’,給每株玉米定制‘營養餐’,缺啥補啥。前期長勢旺,現在產量更是實打實地高?!蓖B片的豐產玉米田,村黨支部書記石長山的話語里滿是底氣。在綏棱,“定制營養”只是科技助農的一個縮影。全周期、立體化的科技護航,讓豐收底氣更足。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家定期下田“把脈問診”,無人機精準施肥,智能氣象監測系統實時預警,把田間管護做到“點子”上。
科學管理貫穿耕種管收全流程,讓好技術真正轉化為高產量。今年,綏棱縣已建成70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推動27.32萬畝耕地應用大壟密植技術,56.91萬畝耕地覆蓋“一噴多促”技術。每個示范園區都是農業技術的“集成樣板間”,大壟密植、緩控釋肥、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集中亮相,通過“園區實景示范+田間互動課堂”的模式,讓農民直觀感受科技力量。據統計,僅良法推廣一項,該縣預計新增糧食產能1676.5萬斤,科技正成為驅動糧食增產的“硬核引擎”。
“現在每天作業量都在1000畝以上。村里推進土地托管,把過去零散的‘碎塊地’整合連片,秋收效率一下就提上來了?!笨艘艉余l向榮村的大豆田里,村干部鐘果干勁十足。田間,6臺大馬力聯合收割機全速運轉,鋒利的割臺精準切割豆莢,脫粒后的金黃大豆順著輸糧管道涌入裝糧車,每一?!敖鸲棺印倍挤€穩奔向“糧倉”。
今年,向榮村15065畝旱田通過“托管模式+適宜技術”的組合,不僅讓機械化作業告別“碎片化阻礙”,實現“跑得開、轉得順、效率高”,更交出亮眼答卷,大豆單產每畝增50斤,玉米單產每畝增150斤。如今,“向榮模式”已成為全縣土地托管的標桿,以村集體為主導的托管效能擴增行動扎實推進,靠山雙合、綏中五莊、雙岔河雙泉、克音河九井等典型村多點開花,形成全面涌現的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縣耕地托管143.1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8%以上,其中80萬畝實現村集體全程‘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綏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磊介紹,通過土地托管,全縣預計提升糧食產能856萬斤,真正讓小地塊釋放大能量,為糧食穩產增產注入強勁制度動能。
除了良法推廣、良制創新,綏棱縣更在“良種、良田、良機”三大領域持續深耕,全方位夯實糧食豐收根基。
在良種培育推廣上,與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結合本地氣候特點、土壤條件,篩選推廣綏粳309、黑農84等適配性強、抗逆性好的優質品種,目前全縣良種更新率已突破40%,預計可提升糧食產能2529萬斤。
在良田建設上,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通過平整土地、修建灌排設施、改良土壤等措施,讓更多耕地加速升級為“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穩產田,預計可提升糧食產能450萬斤。
在良機升級上,持續加大農機裝備投入,現今全縣大型農機具保有量近4萬臺套,組建22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從播種、植保到收獲、秸稈處理的全程機械化作業,預計可提升糧食產能1179.6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