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25日,第22屆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 2025)在哈爾濱開幕。本屆大會以“數智賦能、無限可能”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球計算機領域的頂尖學者、產業領袖、青年學子及國際組織代表。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出席“大模型發展的路在何方”大會論壇和CED主會場,分享大模型技術和產業模式,探討AI時代的工程師能力與文化。
在論壇現場,王海峰對通用大模型與場景大模型的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闡述。他認為,兩者并非割裂,而是相輔相成:通用大模型是基礎,其強大的數據、算力和算法能力不斷推高技術天花板,通用大模型越來越強,其解決場景問題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而場景模型更專注于行業和應用場景的理解,能夠滿足時間、資源和環境等約束,實現精準落地。企業應兼顧兩者發展——少數企業推高通用大模型能力上限,而大多數企業可在現有基礎大模型之上通過提示詞工程或微調,滿足各自場景需求,從而高效應用。
談及算力話題,他表示算力是基礎,國產算力也正在蓬勃發展,像百度昆侖芯已組成自研3萬卡集群,國內其他芯片廠商也在快速成長。另一方面,通過“芯片—框架—模型—應用”四層全棧架構的協同創新,推理算法也在進一步優化,提高整體效率,緩解算力瓶頸。
關于AI時代的人才發展,王海峰認為,人才是大模型發展的關鍵支撐。AI發展迅速,年輕人也能快速掌握核心技術并發揮巨大作用。他觀察到,優秀人才在選擇時不僅關注薪酬待遇,更重視研發平臺、算力支持和成長空間,因此企業在爭取AI人才時,需要提供綜合支撐,確保技術創新得以持續。
王海峰現場還探討了AI時代的工程師文化——創造價值、擁抱變化、務實自驅、向善而行、開放合作。
他在演講中用關鍵案例和數據展示了工程師如何創造價值,將智慧轉化為推動世界前進的力量。例如,百度基于文心與飛槳打造的大模型技術體系,正在助力千行百業提效降本、增強企業經營、決策等能力。在智能企業服務領域,依托文心大模型,中天南通大模型實現企業多源數據綜合治理、分析與運用,賦能生產、財務、人事等應用場景,大幅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異常處置響應效率提升30%,設備運維效率提升20%;在智能工業設計領域,飛槳支撐高鐵外形仿真設計周期由“天級”縮短至“秒級”;在智能制造領域,轉爐煉鋼大模型減少補吹,降低能耗與原料消耗,提升精準度與效率,綜合噸鋼降本10至30元;在電力行業,飛槳、文心大模型與昆侖芯助力南方電網實現全棧自主可控的新型電力系統,覆蓋輸電、配電、客服、規劃等十余個領域百余個應用場景,支撐智能巡檢、智能客服與負荷預測,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工程師文化也深刻影響著百度的研發實踐。王海峰指出,大模型正為軟件研發帶來革命性變革。百度文心快碼覆蓋從代碼規劃、編碼、測試、調試到審查的全流程,全面賦能工程師研發體系。借助AI能力,研發效率有很大提升,其中人均需求交付量提升26.4%,人均研發時長縮短21.2%,讓工程師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創新與價值創造。
據了解,飛槳文心生態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深度學習開源開放生態。在產教融合方面,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助力全國超1000所高校和5500余名教師,全方位培養復合型AI人才;在產業賦能方面,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累計服務區域企業1900余家,支持區域智能化轉型;在軟硬協同層面,飛槳已適配國內外40余家主流硬件廠商的60個系列芯片;在生態共建方面,飛槳文心生態的開發者數量已達2333萬,服務企業超過76萬家,有力支持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繁榮與開放。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體系的不斷完善,百度依托“芯片—框架—模型—應用”的全棧能力,正在推動AI技術在工業、能源、制造、政務、交通等關鍵行業的規?;瘧?。工程師文化所倡導的創造價值、擁抱變化、務實自驅、向善而行、開放合作等理念,正轉化為驅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持續動能,為人工智能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