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聚指的是相同或者相關產業,以及與其相關聯的人力等資源,在特定區域內集中分布的現象,包括地理維度的區域集中、產業維度的專業化集中。通過資源集中利用、市場協同共享和技術協作等產業集聚方式,產業體系逐步完善、經濟規模不斷增大,助力企業競爭力提升,為農村勞動力就業創造更多機會,為農村發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邏輯上講,產業集聚全方位吸引資金、技術、勞動力在農村區域、縣域等空間集中,直接促成不同企業共享基礎設施、公共資源,幫助企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交易成本,提高區域產業整體競爭力,進而增強農村經濟核心發展力量?,F階段,產業集聚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的普遍模式。在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成為實現共同富裕最為關鍵的環節,需要強化產業集聚,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區域空間產業布局、延伸農村產業鏈。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集聚、農村生產生活皆需要依托完善的基礎設施。各級職能部門應拓寬融資渠道,優化稅收和補貼政策,對參與農村產業發展的企業、個體農戶給予資金補貼、稅收優惠;出面協調銀行、正規金融機構,為農戶提供合理合規的貸款服務;充分發揮幫扶企業的積極力量,打造企業、村集體和農戶之間的資產鏈接,為產業集聚積累牢固的資金基礎。推進通信、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村鎮產業和人口承載能力。解決多個農村通信信號不足、出行不便等問題,加強農村網絡建設,提高居民通信網絡質量,為農村電商、智慧農業系統運行提供基本保障;改善農村道路,合力構建配套的農村物流和快遞站點,打通農產品運輸“最后一公里”;升級農村飲水工程,確保民眾用水方便和安全,將農村納入城鄉一體化的污水處理網絡體系,針對違規排放污水、違規使用化肥等行為實施零容忍政策,不斷優化農村生態環境。從教育、戶籍、社保、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入手,完善數字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簡化行政流程,優化營商和生活環境。適時出臺住房補貼、子女入學優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回流農村,為產業集聚提供人才支撐。
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明晰不同農村地理、文化、經濟發展優勢,準確定位農村經濟發展類型,明確產業集聚發展方向,堅持“因地制宜強化農業產業集聚”原則,構建差異化的農村區域產業空間布局。宏觀層面,東部地區統籌農村與城市協調發展,引導高附加值農村產業集聚,著力提升科技賦能農村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強化農業產業鏈價值增值;中部地區深化農村產業規?;l展,提升農業產業鏈整體抗風險能力,鞏固糧食主產區地位;西部地區著力推進農村產業集聚從初級階段向更高級階段發展,組織農業經營主體聯動,打造集約化農業產業體系。微觀層面,對于大城市周邊村鎮,支持其融入周邊城市建設,發展產業配套、功能互補的農產品經濟。例如,上海市崇明區新安村具有種植草本植物——苦草的地理優勢,村集體積極與上海民營企業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企業,還聯合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成立研究所,拓寬苦草為原點的產業增收鏈,實現苦草規模化種植、苦草經濟跨界發展。對于專業功能村鎮,發揮其資源優勢,著重發展區域特色支柱產業。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作為古秦椒原產地之一,具有悠久的花椒種植歷史,當地政府發揮花椒產業根基深厚的優勢,構建加工車間,加強農業科技研發,開發花椒粉、花椒籽油、花椒籽保健食用油、麻辣燙底料等多樣化、高附加值產品,成功打開成都、新疆、湖南等地市場,花椒成為當地特色支柱產業,帶動村民實現增收致富、農村實現產業興旺。對于農產品主產村鎮,應著重發展農村第二三產業,延長農業產品出口、產業對外發展鏈條,做強特色農產品加工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帶動農村“土特產”經濟發展。例如,四川省遂寧市致力于打造“遂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安居區以此為契機,整合郵政、商貿和供銷等資源,構建現代農村物流體系,推進物流產業集聚化發展,切實提升農村商貿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能力,使得遂寧獼猴桃、紅薯、枇杷、沃柑等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多地,同時將優質化肥、種子等農資產品配送到村,成功走出“消費品進村、農產品進城”的農村經濟發展道路。
精準延伸農村產業鏈。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智能化監控農業生產過程,開展農業技術遠程服務,推進農產品線上銷售,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各個環節密切融合,拓展農業產業鏈條。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優化農業生產要素,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鼓勵農民借助電商直播平臺宣傳鄉村旅游產業、農家樂特色,銷售特色農產品,推進電商產業集聚,進一步延伸農村產業鏈條。同時,職能部門需加大對人工智能技術輔助農村經濟產業發展的監管力度,協同企業主體、法律部門完善“AI+農業”“AI+電商”“AI+金融”等領域的法規,確保民眾利益,規范農村電商經濟發展。相關部門、農村產業服務機構可借助先進的大數據分析、圖像識別技術幫助農戶監測農作物生長狀態,精準指導其灌溉、施肥、預防病蟲害,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尤其可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商品推薦算法,分析用戶購買行為、用戶反饋等數據,為農村電商企業調整營銷策略,為農戶種植產品規模和定價提供精準信息,提高農產品銷量和農戶收益,帶動農村經濟產業鏈良性發展。應用智能推薦系統、機器學習算法等功能,將鄉村游客需求、農村旅游市場潛力和發展趨勢等信息反饋給相關部門,由鄉村文旅部門針對性優化產品和服務,提升農村旅游產業競爭力,逐步打造品牌知名度高的鄉村旅游產業。
本文系滁州學院科研項目“新發展格局下蘇皖毗鄰地區經濟融合與一體化發展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XJYB18。
(作者單位:滁州學院經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