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植保作業。 周立軍攝
□張月 本報記者 周靜
“十四五”以來,黑龍江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多年穩居全國首位,交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亮眼答卷。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全省以智能農機推廣應用為重要切入點,積極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良機”全面覆蓋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各環節,助力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產增收。2025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持續保持在99%以上。
在耕整地環節,大馬力拖拉機扛起“主力擔當”。全省全力推廣普及大型先進適用拖拉機,截至2024年底,全省200馬力及以上拖拉機保有量達4.6萬臺,44.2萬臺大中型拖拉機廣泛應用于開溝、起壟、深翻等作業環節。2024年至2026年新一輪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施周期,還將配備北斗定位終端的智控拖拉機新增至補貼范圍并單獨分檔,進一步推進智能化拖拉機應用進程,持續提升作業質量。
在播種環節,氣力式播種機成為增產幫手。機播質量直接關系作物單產水平,調查數據顯示:氣力式播種機玉米、大豆平均出苗率比勺輪式播種機高6.3、5.0個百分點。為引導農戶購置使用先進適用的播種機,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電控氣力式播種機優機優補試點,協調保險機構推出全國首款氣力式播種機出苗率責任保險,重點針對電控氣力式播種機等單產提升機具開展現場推廣演示活動,加快先進播種機產品部署一線。2024年已有1.8萬臺氣力式播種機投入春耕生產;截至2025年9月底,今年全省新購置氣力式播種機3017臺。
在田間管理環節,植保無人機當起“空中管家”。全省大力推廣植保無人機應用,推動實現水稻、小麥、玉米等各類作物的精準噴灑、播撒作業。2025年,全省農用無人機總保有量穩定在3.3萬臺左右,全年農業航化作業面積達7億畝次。
在收獲環節,綠色高效收獲機械爭當“減損能手”。連年印發《全省主要糧食作物秋收秋整地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組織秋季農機化生產現場演示活動,推進糧食作物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開展,大力推廣玉米籽粒收獲機等綠色高效收獲機械,全省玉米、水稻、大豆機收損失率控制在2.09%、1.86%、2.55%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