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團隊在工作中。
□文/攝 本報記者 孫銘陽
走進建龍北滿特鋼的辦公大樓,一塊LED顯示屏上,鐵前總覽的柱狀圖實時跳動,軋鋼生產線的參數曲線平穩延伸,安全檢查的紅黃綠預警燈交替閃爍……這座扎根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鋼鐵巨擘,正以肉眼可見的變化,從傳統鋼廠向數智化企業躍進。
從頂層設計到轉型藍圖
2020年,當“數智化轉型”還只是行業熱議的概念時,建龍北滿特鋼已吹響部署數智化轉型的號角,這家有著厚重歷史的老廠定下了“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轉型路徑,從基礎系統建設、數據平臺搭建、智能設備應用到升級改造,畫出了一張清晰的五年路線圖。
“當時不少老工人犯嘀咕,‘咱煉鋼靠經驗、軋鋼憑手感,搞這些數字玩意兒有用嗎?’”煉鐵廠廠長尉遲金偉回憶道。轉型的齒輪在質疑聲中轉動,2021年,生產制造執行系統(MES)、數據平臺(DA)、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等技術相繼落地,像給鋼鐵生產線裝上了“神經中樞”。到了2022年盛夏,當鐵、鋼、軋、鍛四大主產線全部納入數字化管控,銷售端到發運端實現“一鍵下單、全程可視”時,工人們終于發現:曾經需要跑斷腿的工序交接,如今在屏幕上輕點鼠標就能完成。
從“數據孤島”到數字神經網絡
“2023年我們針對網絡系統進行整體改造升級,新敷設光纜65300米,新增橋架7900米?!惫こ萄b備部副部長齊明譽指著廠區地圖上的標記,語氣里滿是自豪。這次的網絡升級改造,讓這座鋼鐵城有了“數字血管”——生產環網全覆蓋,核心網絡數據吞吐量提升3倍,曾經分散在各車間的“數據孤島”被徹底打通。
更驚人的是那些看不見的“數字觸角”。截至2024年2月,56313個數據采集點像遍布全身的“傳感器”,實時捕捉著風、水、電、氣的每一次波動,以及煉鋼溫度、軋鋼壓力的每一個細微變化?!耙郧翱礌t火顏色估溫度,現在屏幕上精確到±1℃;以前算成本靠月底盤點,現在每小時都能出噸鋼成本報表?!蔽具t金偉拿起手機,展示著煉鐵廠的“業績看板”:56313個采集點中,92%是自主開發,數據自采率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15個百分點,這些跳動的數字,正是降本增效的“金鑰匙”。
從2021年的247套自動控制系統,到2024年100%的自動化覆蓋率,數字的力量正滲透到生產的每一個毛細血管。
從“經驗驅動”到“數據說話”
“以前開配礦會,大家常說‘也許加兩噸焦煤就行’;現在打開精細化工具,系統直接算出最優配比,誤差極大降低?!睙掕F廠主任工程師李建中點開電腦里的“配礦優化模塊”,屏幕上的折線圖清晰顯示:自2024年這套工具上線后,鐵水成本開始呈現下降趨勢。
這只是建龍北滿特鋼“數字工具箱”的一角。五年來,453個自主開發的精細化模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軋鋼躲頭噴淋控制系統拿下實用新型專利,轉爐測溫取樣機器人17秒完成高溫作業,比人工效率提升5倍;PMO管理工具與生產數據結合,讓每噸鋼的成本像剝洋蔥般層層透明?!叭ツ昕恐悄苎b備升級創效700萬元?!饼R明譽說。
2024年5月,國家權威機構評定建龍北滿特鋼達到“智能制造成熟度三級”,成為我省僅有的兩家獲此認證的鋼企之一。五年間,累計約2.7億元的投入,不僅換來了“自動化覆蓋率95%、數據自采率92%”的硬核數據,更重塑了企業的基因。
“你看這爐鋼,碳含量精準到0.001%,放在五年前想都不敢想!”軋鋼廠操作工盯著屏幕上的實時數據,臉上的笑容映著鋼水的紅光。建龍北滿特鋼的轉型故事,正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生動詮釋。
站在新的起點,這座鋼鐵巨擘的數智化之路仍在延伸?!拔磥?,我們要讓每一塊鋼都帶著‘數字身份證’,從冶煉到出廠全程可追溯?!饼R明譽的話語里,藏著更宏大的藍圖。當傳統與創新碰撞,當鋼鐵與數字交融,建龍北滿特鋼正以五年磨一劍的韌勁,在數智化轉型的浪潮中,書寫著鋼鐵行業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