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白銘波 記者劉莉)日前,在哈爾濱市呼蘭區經濟開發區內,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深圳博鈉新能源“年產2GWh鈉離子電池項目”主體工程封頂,標志著東北地區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進入實質階段,填補了哈爾濱市在該領域的空白。
機器轟鳴,施工人員各司其職,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6.2億元,占地4萬平方米,自去年8月開工以來,建設團隊克服冬季施工等困難,比計劃提前1個月完成封頂。目前,后續工程已同步啟動,部分生產設備進入采購階段。
“我們生產的鈉離子電池在零下40℃低溫下仍能正常工作,成本比鋰電池低30%,特別適合東北的氣候和市場需求?!惫枮I博鈉總經理陳宇介紹,作為國內唯一掌握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的企業,博鈉新能源的產品廣泛應用于風光電儲能、低速電動車、應急電源等領域,全面替代鉛酸電池。
據悉,該項目預計2026年建成投產,屆時將形成年產2GWh鈉離子電池的產能,年產值可達6億元,帶動200余人就業。呼蘭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項目盡快達產,助力打造東北地區鈉離子電池產業高地,為哈爾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