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黑龍江省穆棱市下城子鎮懸羊砬子山上,抗日英烈馮丕讓的孫子馮向斌,手掌輕輕拂過斑駁粗糲的巖石,仿佛能觸摸到歷經八十年時光仍滾燙的印記:“這是爺爺曾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地方。親手觸碰這片土地,就像在與爺爺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p>

抗日英烈馮丕讓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馮向斌近日專程從南國鵬城飛越千里回到家鄉黑龍江,參加在穆棱市下城子鎮舉辦的“重走英烈路 再續抗聯情”研討會。
馮丕讓是抗日戰爭時期吉東地區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干部,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主要領導人之一。他歷任林口縣奎山區抗日救國會會長、中共奎山區委書記、穆棱縣抗日游擊隊長、抗聯第五軍軍部副官長,并先后兼任抗聯稽查處處長、抗聯第三、四、五、六、八、九軍駐牡丹江岸克斯克(今依蘭縣土城子的喀上喀)總稽查處處長等職。1941年,在穆棱縣下城子鎮被日本守備隊殺害,年僅45歲。

馮丕讓(右一)手牽6歲兒子馮榮祥(受訪者馮向斌之父)與妻子(左一懷抱小女兒)以及12歲參加東北抗聯的長子馮萬祥(中)于1936年拍攝的全家福。
2015年8月24日,民政部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馮丕讓名列其中。2021年,為弘揚馮丕讓烈士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穆棱市政府在下城子鎮孤榆樹村,莊嚴豎立了一尊刻畫馮丕讓腿部重傷仍英勇戰斗的雕像。

在穆棱市下城子鎮孤榆樹村,一尊刻畫馮丕讓腿部重傷仍堅持戰斗的雕像巍然矗立。
馮向斌出生于黑龍江省雞西市,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已定居深圳多年。他的人生軌跡看似遠離了白山黑水,但靈魂深處那簇東北抗聯精神的火焰從未熄滅。
他如同一位執著的時光守護者,每年堅持回到黑龍江,沿著爺爺當年的足跡踏查、尋訪——從穆棱市下城子那片銘刻著爺爺犧牲印記的土地,到四道河子溝、上雷鋒歧、猴石溝大頂子山、懸羊砬子山……他的腳步踏遍了爺爺曾戰斗過的山山水水。
在東北烈士紀念館、各有關黨史館,他埋首故紙堆,一絲不茍地考證每一段與爺爺馮丕讓和抗聯相關的歷史。“時間越久,真相越珍貴。守護這些記憶,就是守護一個民族的根脈?!瘪T向斌語重心長地說。

2017年,馮向斌(左三)回到哈爾濱看望東北抗聯老戰士李敏(右三)。
他的守護行動從不孤單。馮向斌曾與眾多抗聯后代緊密攜手,積極參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東北抗聯文物征集工作。一件件承載著烽火記憶的珍貴物品,經他們協助尋訪,最終在國家級殿堂莊嚴陳列,無聲訴說著那場艱苦卓絕的抗戰史詩。

馮向斌(中)與東北抗聯老戰士于保合之子于光,奔赴廣州看望東北抗聯老戰士盧連峰。
馮向斌深知,抗日英烈的名字不僅僅要鐫刻在英烈名錄上,更應活在后繼者的奮斗中?!跋M霌P東北抗聯精神的這面旗幟,永遠有人扛下去,讓東北抗聯精神的火種代代相傳,永不熄滅?!瘪T向斌如是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