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方正縣城驅車行駛12公里,來到雙鳳水庫上游、雙子山北坡腳下的方正縣德善鄉育林村梨樹屯。這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美麗小村莊,漫山遍野生長著野生梨樹,春夏之交梨花盛開,秋季收獲香飄滿屯。據方正縣志記載:民國時期方正縣知事楊步墀栽下梨樹并有詩書《梨園春曉》稱頌:煙籠雪樹露含葩,紅映千枝待早霞;多少農人耕綠野,為其秋實愛春華。后來發展成梨樹園,傳承下來的百年梨園如今是方正縣八景之一。
在抗日戰爭時期,趙尚志將軍率部在梨樹屯痛擊日寇,輝煌戰績鼓舞了抗聯部隊士氣。如今滄海桑田,梨樹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梨經濟”和“梨文化”聲名鵲起,以梨園民宿為代表的文旅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深厚的梨文化底蘊與和美鄉村成為吸引游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亮點。

依山傍水的育林村梨樹屯
梨樹園伏擊戰以少勝多保衛紅色游擊區
放眼望去,80多年前發生的梨樹園伏擊戰地點如今已被茂盛綠樹花草覆蓋得難以確切尋覓,但這場以少勝多的英勇伏擊戰斗長久地留在當地百姓的記憶中。在育林村結滿茂盛果實的梨園旁,立起的幾處標牌詳細記錄著當年的戰斗經過,育林村黨支部書記陸陽在標牌前向記者講述了當年這場戰斗的場景。

陸陽講述當年戰斗場景
1932年,根據抗日需要,黨組織委派北滿珠河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趙尚志來到方正縣發動群眾,組織抗日力量,擴大抗日游擊區。當時群眾的抗日情緒高昂,抗日斗爭開展得紅紅火火,梨樹園片區很快成為抗戰的紅色游擊區。
占領方正縣的侵華日軍盯上了這塊紅色地盤,總想拔掉這顆眼中釘。1936年8月20日晚,秘密交通員匆忙趕到抗聯三軍留守處駐地,報告第二天早上將有日偽軍討伐圍剿梨樹園的緊急情報。當晚,趙尚志率7名戰士來到留守處駐地商討對策。為了保護當地百姓,趙尚志決定趕去梨樹園山里的雙風溝一帶伏擊敵人。
趙尚志率部隊連夜行動,午夜時分趕到梨樹園,這里山巒起伏,地勢險要,僅有30人的抗聯部隊分成兩組,分別在西山前面溝口和山溝東頭的樹林里設伏。凌晨3點多,當200多名日偽軍進入埋伏圈時,趙尚志舉起手槍大喊一聲:“打”!頃刻間,抗聯戰士們居高臨下,向敵人發起猛烈射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走投無路的日偽軍小隊長揮動指揮刀重新組織兵力沖來,抗聯戰士們沖下山來同敵人展開了白刃格斗,敵人丟盔卸甲狼狽不堪潰退逃回方正縣城。這一場漂亮的伏擊仗,殲滅日偽軍20多人,繳獲長短槍30多支、輕機槍3挺,抗聯戰士無一傷亡。
“本次戰斗,不僅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更繳獲了大量槍彈等戰利品,極大鼓舞了當地軍民的抗日斗志。”陸陽說,梨樹園這場依托地利、以少勝多的經典伏擊戰,成為趙尚志軍事指揮藝術的生動體現,戰場所在地育林村也成為銘記那段烽火歲月的無字豐碑。

梨樹枝頭果實滿枝
“百年梨園”吐新蕊 特色產業成“金果”
走在育林村梨樹屯潔凈的村路,在青瓦白墻的映襯下,一樹樹梨花迎風招展,田園風光如詩如畫。碩果滿枝,那誘人的梨果的甜香已經彌漫在空氣中,預示著豐收即將來臨。
“還有不到一個月,梨樹果實就要采摘了?!痹诶鏄鋱@,陸陽指著梨樹果實興奮地告訴記者,近年來育林村圍繞“梨”產業做振興文章,規劃梨樹種植區域,拓展梨果銷售,做強“梨經濟”、做活“梨文化”,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動能。積極擴大產業規模,將梨樹種植面積從最初的200畝擴大到430畝,同時引進經濟價值較高的金香水梨品種,如今金香水梨年產量達120多萬公斤。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為了拓寬金香水梨的銷售渠道,育林村把腦筋動在了做活“梨文化”上。每年5月踏青賞花之際,以梨為媒舉辦梨花節,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感受梨花詩意和鄉村魅力。開展梨樹認養活動,待秋季收獲時可享受這棵梨樹的全部果實。游客的流量實實在在變成了梨子的銷量,梨農的收入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梨園民宿
“百年梨園”結碩果 打造文旅新IP
在育林村梨樹屯,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梨香小院”“梨花院落”等字樣的匾額,門上都有一副與梨相關的楹聯,讓人看了就覺得清香撲面,濃郁的梨文化成了鄉親們引客生財的文化新IP。
陸陽介紹,育林村的梨樹結出了致富的碩果,但他們并沒有滿足,而是充分利用“梨經濟”和“梨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民俗活動。進一步延伸了農旅產業鏈條,打造出梨園民宿,開發了小廣場音樂烤吧、小東山露營體驗項目,努力把更多的游客引得來、留得住,深厚的梨文化底蘊已然成為吸引游客、促進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梨園民宿
2021年以來,方正縣縣、鄉、村三級統籌推進育林村“龍江民居”試點建設,編制實施《龍江民居建設規劃》《育林村莊建設整治規劃》《田園休閑鄉村游發展規劃》,通過黨組織領辦、企業創辦、村民自辦三步走,整合資金1710余萬元,發展梨園民宿8家,去年接待游客兩萬余人,村集體實現創收5萬元,村民實現增收120萬元。
整合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資金,撬動社會資金,用活用好鄉村補助資金,鼓勵引導村民自籌資金,實現鄉村建設提質、擴面、增顏、提色。搶抓和美鄉村建設機遇,對上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和縣財政資金1500余萬元為鄉村建設提質。引導企業捐助資金150萬元對屯內道路、特色民宿等設施點位進行提檔升級。鄉村累計補助資金60萬元完成了特色村標、梨園集市、狀元亭、梨花棧道、小山露營等特色景觀建設,為鄉村建設增顏提色。
陸陽介紹,為了更好地破題“山水育林”這篇文章,2021年育林村被確定為文化融合類省級龍江民居試點村后,引進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實踐支隊、清華大學企業家協會、中華志愿者百人團隊、全國耕耘者等高端人才12批660人次走進育林村,編制建設規劃、設計產業方案、設計文創產品,為育林村建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和美鄉村美如畫
投資興業“梨為媒”,振興發展“花架橋”。陸陽說,如今育林村已成為龍江民居省級試點村、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市級四星級和美鄉村,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5萬元,村集體積累達1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8萬元。未來,育林村將依托山水文化、梨文化、民居民俗文化等獨特的資源優勢發展創意設計產業。振興產業、留住鄉愁,積極打造“山水育林、生態鄉村”,著力建設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創設計產業基地、旅游觀光攝影基地、民俗文化體驗基地,讓宜居宜業宜游特色村莊成為鄉村振興建設的新亮點,讓百年梨園成為鄉村振興路上最迷人的風景。
記者:白云峰;攝影:白云峰;視頻:白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