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慶石化員工對裝置重點位置進行排查。楊志明攝

大慶石化二氧化碳回收項目中交現場。圖片由大慶市委宣傳部提供
□周善軍 本報記者 劉楠 李民峰
作為典型石油資源型城市,大慶市以“無廢城市”建設為綠色轉型突破口,通過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系統推進,創下“全省唯一國家級‘無廢企業’典型案例”“‘無廢城市細胞’建設全省第一”“清潔能源裝機量全省首位”等亮眼成績,初步構建起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大慶模式”,為同類城市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在龍鳳鎮劉高手村的大慶城控電力公司發電廠,市區每日產生的1200噸左右生活垃圾在此實現“全消納、零浪費”。焚燒垃圾產生的熱能驅動汽輪發電機組,可滿足16萬戶居民日常用電;焚燒產生的爐渣被加工為路基、砌塊磚原料,煙氣排放全部達標且部分指標優于國家標準,真正實現“變廢為寶”的循環利用。
清潔能源替代同樣成效顯著。采油六廠“風光氣儲氫一體化”示范基地內,整齊的光伏板、轉動的風機將綠色電能持續匯入電網。“通過低碳工程與油氣生產深度融合,年發電5.78億千瓦時,節約天然氣2474萬立方米,折算標煤20.95萬噸?!辈捎土鶑S新能源辦公室干事李晶介紹。截至目前,大慶清潔能源累計裝機達519萬千瓦,穩居全省首位。
自2022年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以來,大慶持續夯實綠色發展根基。工業領域,累計創建1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國家級綠色園區,推動秸稈、石英砂等固廢高效循環利用;生活領域,全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資源化利用率提升至86.36%,固體廢物產生強度從2020年的0.42噸/萬元降至0.32噸/萬元,綠色發展成色持續提升。
農村生態治理同步發力,構建起全域覆蓋的生態防護體系。全市314家規模養殖場100%配備糞污處理設備,糞污綜合利用率超85%;1141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點回收率達95.15%,農膜回收率高于全省目標;497個農村生活垃圾分揀中心覆蓋482個行政村,實現垃圾清運全域無死角。
“2024年對標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評價,大慶14項指標獲滿分,總評分達89.9分?!贝髴c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科負責人劉永輝表示。如今,大慶正以“草青、水綠、空氣清新”的生態圖景,推動“無廢油城”建設向縱深邁進,持續為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探索新路徑、貢獻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