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鷗飛翔在松花江上。本報記者 張澍攝

入河排污口標識牌。本報記者 吳玉璽攝

哈爾濱“碳惠冰城”碳普惠平臺界面。 受訪單位提供

大慶市“無廢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受訪單位提供
□本報記者 吳玉璽
秋日,松花江波光粼粼,成群的江鷗正在江面上愜意休憩,白花花的鳥群將壯闊的松花江裝點一番,引來了游客拍照打卡,也讓松花江成為了直播熱門“背景板”。
“這些年松花江的變化很大,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尤其是這幾年,江鳥和江魚也多了起來,我們在江邊直播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哈爾濱的好生態、好環境。”一位主播在接受采訪時說。
松花江的生態變化,是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顯著成果。在近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上,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劉偉介紹,“十四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第一梯隊,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獲評國家優秀。出門見藍、推窗見綠,江邊看魚、田園賞花,這些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是我省交出的一份厚重“生態答卷”。
1
一份昂揚向上的污染防治曲線圖
在省生態環境廳,記者拿到了一份我省“十三五”以來歷年優良水體比例統計圖——2016年至2024年,全省國考斷面達到和好于Ⅲ類比例從54.8%提高到84.4%,統計圖中的昂揚向上的曲線,彰顯著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定決心。
松花江治理曾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為了下大力氣徹底解決松花江水質問題,“十四五”期間,我省打響了松花江水質改善的攻堅戰。
“水的問題,源頭通常在岸上,關鍵的突破口是入河排污口?!笔∩鷳B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馬云介紹,自2022年開始,我省連續3年開展了以松花江流域為重點的入河排污口整治。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的萬余名工作人員沿著大小江河,認真查看著岸邊的入河排污口情況,并詳細記錄。工作成效立竿見影,2022年,全省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同比上升14.1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國前列,松花江干流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
2024年11月,我省打響了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提升“麻雀戰”,通過整合生態環境監測、執法和省、市、縣三級水環境管理力量,組建省級幫扶督導組和市縣區工作組,對國控斷面開展“解剖麻雀”式的管理。今年10月28日,牡丹江水質提升“麻雀戰”工作組對轄區內海浪、海浪河口內兩處關鍵水質監測斷面開展全方位現場踏勘與監測工作。馬云介紹,通過采取加密監測、預警分析、溯源排查、整改整治等措施,有效解決了一批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遺留和偶發問題,及時發現并消除了潛在風險隱患。
2
一場成功的碳市場交易
在綠色發展之路中,低碳轉型是關鍵詞。2024年12月30日,隨著鶴崗萬隆熱力有限公司提交履約配額清繳申請,我省順利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三履約周期的履約清繳工作。
“我省發電行業配額清繳履約率持續位居全國前列,連續3年實現100%配額清繳,整體配額盈余逐年提高。”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副處長劉博介紹。
在全國碳市場第二履約周期,黑河市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嫩江市盛燁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兩家企業出讓碳排放權33萬余噸,這是黑河市首次出讓碳排放權并獲益,實現以“碳存量”換取經濟增量?!拔覀儗⒂嗟奶寂欧排漕~通過碳市場成功出讓,獲利2536萬元。這是企業首次嘗試碳交易,有效緩解了企業生產成本,我們十分激動?!焙诤邮袩犭娪邢挢熑喂矩撠熑苏f。
劉博介紹,截至2025年9月底,全省累計99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成交額達到40.9億元,充分發揮了市場機制在推動減排中的積極作用。
此外,“十四五”期間,在省、市兩級生態環境部門指導下,哈爾濱產權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搭建運營哈爾濱“碳惠冰城”碳普惠平臺,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模式,依托三大數字化工具核算個人減排量并建立激勵機制。利用哈爾濱“碳惠冰城”碳普惠平臺,我省深入高校開展“綠色低碳進校園”活動;打造全國首個“零碳啤酒節”;聚焦綠色亞冬,發起捐碳活動并聯動跨區域平臺實現減排互認,助力賽事碳中和。目前,哈爾濱“碳惠冰城”碳普惠平臺累計記錄減排行為6.7億次、實現碳減排36萬噸。2025年,哈爾濱“碳惠冰城”碳普惠平臺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公布綠色低碳典型案例。
3
一座“無廢油城”的建設
大慶市“無廢綠色油田”“秸稈全量利用”“光伏+草原”等“無廢城市”建設特色模式趨于成熟;建成投用無廢工程項目39個,其中圣泉生物質精煉一體化、萊瑞普斯廢礦物油利用等10余個自主創新項目已投產達效;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入選工信部、生態環境部評選出的“無廢企業”典型案例……
作為重點資源型城市的大慶,也是固廢產生大市,危廢占比超全省六成,危廢利用處置能力在全省名列前茅。2022年,大慶市入選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名單,逐步探索起了適合資源型城市的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大慶模式”,在向“無廢油城”轉型之路上闊步前行——大慶圣泉公司生物質精煉一體化產業鏈,帶來近千人的就業,每年為當地農民增收將近兩億元;大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能力1500噸,垃圾焚燒后產生電能,可供全市16萬戶居民的全年用電……
“‘無廢城市’建設使廢物減少了,廢物可用了,城市更干凈了,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多了。每個人都是‘無廢城市’建設的共享者和受益者?!贝髴c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科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大慶市累計建設“無廢細胞”771個,數量居全省首位。
“十四五”期間,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黑龍江省“無廢城市細胞”創建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開展無廢社區、鄉鎮、學校、企業、機關(公共機構)、商場、醫院、景區8種“無廢城市細胞”創建。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我省積極推進無廢機關、無廢企業、無廢學校等“無廢城市細胞”建設,全省已建成多種類型的“無廢城市細胞”1490個,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升,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