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瑞)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生活垃圾產量與日俱增,“垃圾圍城”現象一度成為很多城市亟待解決的環境和民生難題。記者從哈爾濱市城管局獲悉,“十四五”期間,哈市精準施策,通過新建、擴建垃圾處理廠,優化環衛資源配置,全面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截至目前,哈市平均年處理生活垃圾190余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實現100%全覆蓋。
據哈市城管局環衛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哈市九城區平均日產生活垃圾5000余噸。目前,城區已建成并運行4個垃圾焚燒處理設施、1個餐廚垃圾處理設施,設計總處理規模達7050噸/日,遠超生活垃圾日產量。同時,1個設計處理能力300噸/日的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已投入使用,完全能夠滿足城市生活垃圾處置需求。
提升垃圾處理能力,關鍵在設施建設?!笆奈濉逼陂g,哈市城管局聚焦“一擴建、一新建”重點工程,全力推進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擴建松北呼蘭的京環垃圾焚燒處理廠,新建阿城區玉泉固廢綜合處理園區的光大垃圾焚燒廠,以滿足垃圾處理工藝升級和未來垃圾增量需求。
垃圾本質上就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讓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正在成為哈爾濱綠色發展的新實踐。“十四五”期間,哈市城區積極探索創新,采用“分類后的其他垃圾全量焚燒+爐渣綜合利用+飛灰螯合穩定化后安全填埋”的技術路線,成功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垃圾焚燒不僅大幅減少土地占用,更將垃圾轉化為清潔電能,實現資源再生利用。據估算,全市年產190余萬噸生活垃圾至少可發電7.2億度,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