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婉
大健康產業是以人類健康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涵蓋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健康管理及咨詢服務等領域,通過整合產品與服務構建全鏈條健康生態體系。大健康產業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牽著經濟發展,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要實現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須扎實構建“健康+”多元融合體系,優化大健康產業政策環境、拓展大健康產業發展空間。
大健康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大健康產業是與民生密切關聯的重要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除傳統醫療醫藥以外,該產業涉及養老、保健、營養、健身、心理、護理等眾多領域,其產業鏈涵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覆蓋范圍廣、延伸鏈條長。
發展大健康產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大健康產業以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現代化健康產業體系發展。以協調聯動優化產業新布局,推動健康服務向基層延伸,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格局。以綠色引領塑造新優勢,發展生態康養、綠色食品等產業,以共享普惠滿足民生新需求。發展大健康產業是擴大內需的強勁動力。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全面實施,人民群眾健康意識普遍提升,健康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創造市場增量空間。大健康產業鏈條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能持續創造新的供給能力,構建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高水平動態平衡,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增長點。
推進“健康+”多業態融合發展
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須構建“健康+”多元融合體系,促進多業態融合、多主體協同、多要素聯動。
要推進健康與農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寒地黑土優勢,開發綠色有機食品、功能性農產品和藥食同源產品,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向高附加值健康食品升級,建立從種植到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條,推動糧食生產從“溫飽型”向“健康型”升級。
推動健康與文旅產業協同,依托龍江特色旅游資源,打造森林康養、五大連池冷礦泉醫療養生、“候鳥式”夏季避暑康養等健康旅游新業態。加快健康與冰雪產業聯動,打造“冰雪+健康”特色品牌,攻關寒地運動醫學、寒地中醫藥理療等關鍵技術,開發亞布力運動康復等健康主題冰雪活動,建設冰雪康養度假村等特色項目。
促進數字技術與大健康產業深度融合,搭建智慧醫療創新平臺,促進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應用,加強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發展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等智慧健康新業態,推動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等高科技成果廣泛應用。
優化大健康產業政策環境
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須完善政策環境,以政策保障激發產業動能。
要創新人才政策,加強本地大健康產業技能人才培養,立足龍江寒地醫學和中醫藥特色,重點培養慢性病防治、調理康復等專業人才,同時重點引進培育高端人才。要注重從教育源頭為大健康產業注入人才活力,支持醫藥大學開設冰雪運動醫學、北藥開發等特色學科,建立校企聯合實訓基地,為本地健康產業輸送實用型人才。
要加大財政金融支持,結合龍江農業資源優勢,設立健康食品產業專項扶持資金,重點支持藥食同源產品開發和寒地黑土健康食品研發。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特色金融產品,滿足大健康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要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試行健康產業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拓展大健康產業發展空間
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需以互聯互通拓展產業空間。構建跨境健康產業生態圈,打造高端定制化康養項目,與國際健康管理機構合作,建立黑龍江生態康養國際認證體系,推廣“夏季避暑+冬季溫泉+四季養生”模式,打造集中醫保健、溫泉療養、生態康養于一體的跨境健康旅游帶。推動龍江中藥材、保健食品等特色產品出口。與國際知名醫藥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推進創新藥物研發,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要深化跨區域合作,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等共建“候鳥式”養老基地,開展健康科技聯合攻關,建立黑龍江健康產業合作聯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產業集群。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