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節日》\韓光智(筆名三耳秀才)\浙江人民出版社\2025年5月
每一個少年都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人?!爸袊潥?”概念倡導者、作家韓光智(筆名三耳秀才)長期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在少年兒童中的推廣,已出版《跟著節氣小步走》《我們的節氣》等。其新著的《我們的節日》,巧妙構建“中國時間”坐標系,將春節、元宵、清明、端午等七大傳統節日納入其中,既精準勾勒出每個節日的獨特氣質,又深入挖掘其內在文化邏輯。
本書對傳統節日的解讀跳出了簡單的習俗羅列,以“時間”為核心線索,構建起“節俗——歷史——精神”的三維認知框架。以春節為例,書中通過“四個開始”的解讀——從臘八的序幕到立春的天文起源,從漢武帝“太初歷”的歷法定型到1913年“春節”定名,再到2024年申遺成功,將春節的演變濃縮為“歡樂頌四重奏”。這種從民俗到制度、從歷史到現代的層層遞進,不僅讓讀者了解春節“怎么過”,更明白其“為何重要”。這種將宏觀歷史與微觀敘事結合的方式,讓傳統節日成為流淌著文化基因的生命長河。
《我們的節日》以“三耳秀才”帶領趙小燕、錢壯壯等四名小學生展開節日漫游為敘事主線,通過其“秀才爸爸”的家庭身份與“文化導師”的社區角色,在逛老街、猜燈謎、做燈籠等煙火氣十足的日?;顒又?,自然融入傳統節日知識的講解。這種沉浸式的“大朋友帶小朋友”敘事策略,以生活化場景消解文化科普的距離感,為少年讀者推開一扇親切可感的文化傳承之窗。
書中充滿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互動場景:春節時的吉祥話接龍游戲,將“雞日”“狗日”等民俗知識轉化為趣味競賽;元宵節的“皮影首飾”和“生花盆”制作,讓傳統手工藝與現代創意碰撞出火花;七夕節用觀星軟件“掃一掃天空”,將“纖云弄巧”的詩意與航天夢想結合……這些細節不僅貼合少年的認知特點,更傳遞出“傳統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生活中的活文化”的理念。
作者巧妙融合了文學性與科普性。描述端午節主題時,既引用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詩句,又以“超燃”“硬核”等網絡熱詞闡釋端午的斗爭精神;講述重陽節“登高”習俗時,既引用劉勰“登山則情滿于山”的文論,又借少年之口說出“境界在山頂”的感悟。這種“古今對話”的語言策略,讓傳統文化在少年讀者的認知語境中煥發新生。
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雙重語境下,傳統節日如何實現創新性發展?作者始終貫穿“傳統與現代共生”的理念,既珍視節日的本真性,又關注其時代性表達。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書中對節日文化的傳承主體進行了重新定位,少年兒童成為主動的傳承者。無論是元宵節自制燈籠、重陽節策劃敬老活動,還是春節吉祥話接龍中的“少年創意”,都彰顯了少年在文化傳承中的主體地位。
當傳統節日不再是課本上的知識點,而是生活中的伙伴、精神上的故鄉,文化傳承便有了最堅實的根基。這部作品的價值,在于為少年開啟了一場通向文化深處的漫游,讓他們在節日的煙火氣中,觸摸到中華文明的根脈,感受到作為文化傳承者的自豪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