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熱潮是以抖音、快手等平臺為代表,通過短則數十秒,長則幾分鐘的短片進行信息傳播與社交互動的新型文化現象,其核心特征在于內容呈現出碎片化、傳播形式視覺化、傳播速度極速化,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度普及,短視頻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娛樂消遣和知識學習的重要形式,顯著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積極探尋并搭建契合短視頻熱潮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對增強思政教育的時代特性、精準性和實際成效,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積極促進思政教育與短視頻有效結合,要堅持內容形態輕量化、知識表達具象化,將龐大的理論體系轉化成易于理解和傳播的視覺素材。具體而言,一方面,要靈活運用“微敘事”手法,將抽象的理論政策、厚重的歷史事件、深刻的哲學思辨,融入鮮活人物故事、真實歷史瞬間或者生動的社會場景予以呈現。例如,可把“脫貧攻堅精神”凝練成一部展現基層駐村故事的感人短片,把“愛國主義教育”轉化為一場沉浸式紅色場館VR導覽體驗。另一方面,應加大視覺符號運用力度,將動態圖表、歷史影像、動畫特效、背景音樂等元素進行綜合利用,營造具備強大視覺沖擊力與情感感染力的信息單元,讓思政內容從“可讀”轉變為“可視”,從“靜態”轉變為“動態”。通過對內容的精細重構,不僅明顯降低了認知的難度,無形中完成了價值觀念的傳播與塑造,極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穿透力。
傳播場景化,打破思政教育時空限制。短視頻為思政教育賦能的另一明顯優勢是可以搭建多元化的傳播場景,進而打破傳統課堂在時空方面的硬性限制,實現教育的普遍存在與柔性融入。為達成這一目標,教育主體應積極構建并融入三類關鍵場景:一是構建“移動伴隨式”學習場景,借助學生碎片化時間,推送時長簡短、主題明確的思政微視頻,讓思政學習擺脫特定場所的限制;二是構建“熱點響應式”互動場景,緊緊跟住社會熱點及網絡議題,快速創作并發布包含正確價值導向的解讀短視頻,在和網民實時互動中有力引導輿論、消除謬誤;三是“社群分享式”傳播場景,激勵學生在班級群、朋友圈、興趣社區等社交網絡里分享、點評高質量的思政類短視頻,實現基于朋輩作用的二次傳播與價值共識。這種場景式傳播模式,讓思政教育由封閉課堂邁向開放社交場域,從定時“灌溉”變為隨時“滴灌”,實現了教育影響時刻存在、處處存在,大幅拓寬了覆蓋范圍與加深了影響深度。
互動沉浸式,激發學生思政參與熱情。短視頻平臺強互動與沉浸式的屬性,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創造了技術條件。未來的網絡思政教育需努力構建一個能讓學生深度投入、積極互動的情感與思想共同體。首先,拓展互動形式,借助各大短視頻和教育教學類平臺的彈幕、評論、點贊、投票、挑戰賽等功能,主動擬定議題引導學生針對視頻內容進行討論和思辨,比如針對某一倫理困境發起觀點投票,或者針對某一歷史事件征集“一句話感悟”,把單向觀看變為雙向交流。其次,引入并打造輕量化的沉浸式體驗素材,可以借助AR濾鏡技術使學生和虛擬歷史人物合照,運用情景模擬短視頻讓學生處于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場景,或是制作以主線選擇左右故事走向的交互式思政微短劇。最終,這種互動沉浸模式使思政教育過程變成一場活潑有趣的價值探索與思想碰撞,通過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學生對思政內容的認同與內化程度得到顯著提高,從而實現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標。
短視頻流行熱潮為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創造了范式變革的重要機會。借助內容輕量化、傳播場景化與互動沉浸式三大策略同步推進,可有效突破傳統模式的困境,讓思政教育更貼合學生、契合時代。未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順應技術變革潮流,不斷探尋短視頻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途徑,切實擔負起培養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
本文系2024年天津農學院一流本科建設課程項目。
(作者單位:天津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農學院城鄉文化融合發展與制度建設研究中心)